融媒体时代下安徽广播电视台的进取之道

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8日 14:56 | 来源:中国纪录片网 | 手机看新闻

 

安徽广播电视台

纪录片创作历程回顾

 

 

图片

9月24日, 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历程回顾展在甘肃嘉峪关举行。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、副总编辑禹成明、《中国文房四宝》总导演吴斯、《天下徽商》总导演叶海鹰和《大黄山》总导演王振涛为在座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讲。

 

图片

禹成明先生发表题目为:“融媒时代:纪录片跨界发展的思考”的演讲

近年来,新媒体对视频的传播特别是对短视频的传播速度非常惊人。《大黄山》总导演王振涛的一部9分钟介绍安徽的短片在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中播出,24小时点击量达到2.5亿次。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、副总编辑禹成明看来,安徽广播电视台这些年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创作方式,人才储备、作品水平到市场化运作都在逐年提升。

禹成明介绍说,从2014年开始,安徽广播电视台完成了《大黄山》《淮河六章》《叶飞》等重大题材纪录片,同时,还有抗战题材创作《难以抵达的终点》和《成本华》。2016年的作品有《千年包公》《中国文房四宝》《隐蔽战士》,之后制作了《中国声音》《黄山短尾猴》。这几年央视九套对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给予了极大支持,一个是专业的指导,一个是题材,这使得安徽广播电视台的创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。



《中国文房四宝》挺进920节目带
国内国际双丰收

图片
吴斯女士为大家讲述了《中国文房四宝》背后的故事

《中国文房四宝》总共6集,每一集50分钟。总导演吴斯说:“第三集当中,我们采用了一个结构,就是“4+3”结构,因为中国的一张大的宣纸诞生过程中,它的制作其实很复杂,要经过108道工序,一张纸诞生差不多要花一年多的时间。实际上做纸和做纪录片一样,是需要有一个时间的积淀沉淀下来。”《中国文房四宝》在920编播,获得了广告冠名。播出收视、广告回报都有了明显的提升。除了在国内播出外,该片还特别获得了五洲传播中心的推介,入选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节目优选会的优秀名单,进入了《神奇的中国》、《华彩中国》、《丝路时间》等海外播出平台。另外,还销售到韩国、马来西亚、德国、英国、奥地利等平台。

《天下徽商》《大黄山》
独特视角、创新制作
提升老题材影响力

图片


《天下徽商》总导演叶海鹰

《天下徽商》是安徽广播电视台、安徽出版集团和安徽传媒集团三家投资的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,是安徽近年来推出的体量最大、耗时最长的纪录片。

《天下徽商》总导演叶海鹰与观众分享了该片的创新之处,他表示:“我们看徽商一定要站在全国的高度、全球的角度考察徽商的兴衰沉浮才显得有意义。”《天下徽商》的影像组成分成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是摄制组的实拍部分,从2015年初,开始一直到现在摄制组走遍了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拍摄,素材量有40多个T,都是外景拍摄,包括专家的一些访问。同时,还远赴国外取景,分别去了日本、东南亚、马来西亚、英国等地,接下来计划在美国和北欧的瑞典进行拍摄。第二部分构成的是情景再现部分,摄制组今年春天在横店和徽州本土进行了两次情景再现拍摄,拍摄的情景再现场次192场,第三部分是三维后期动画的呈现。

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《大黄山》在2014年春节前播出的。在春节的黄金周期间,黄山的人数比上年增长了98.9%,人数基本上翻一番。

《大黄山》总导演王振涛表示:“对我们所拍摄的对象要有内涵的积累,有多方面的积累,这样我们看待问题才能够看出,平常人不能达到的视角,我们会有更多更高独特的视角。”同时,纪录片人要研发更多的拍摄的表现手法,用最新的技术展现好故事,进行多维度、多渠道的传播。

channelId 1 1 1
热词:
编辑:宋莹莹 责任编辑:
860010-1118090100
1 1 1